新闻动态
体育是健康、精神层面的消费 生态圈还有很大的演进空间

2017年4月12-14日,由投中信息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投资进化论”,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就未来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进行讨论。


在主题为“万亿体育产业如何进化”的论坛上,亚商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琼,有请对话嘉宾佳浩投资创始人瞿浩、东证和同资本合伙人杨鸥、沙丘资本创始人刘凡、动域资本合伙人谢立治、曜为资本管理合伙人祝刚、基石资本执行董事叶其伟,展开了热烈的谈论,以下为投中网整理的观点汇总:

张琼:今天请到各位嘉宾,除了他们本身颜值身材够好,喜欢体育运动,健康生活之外,他们本身又是目前在中国整个投资行业,尤其在体育产业的投资行业里边,都是佼佼者。作为一个投资人,在体育产业里面,如果你去投资,你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体育的9个细分领域

瞿浩:我们早期是做中后期投资,到现在有8个项目已经IPO,我们专注做体育是2014年到现在,我们把体育分成9个细分行业,有些行业最后能够跑出来是商业模式,可能有些我们觉得还在观察当中,因为毕竟中国是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所以我们经过这年对某些细分领域一个龙头做了一定的布局。

如果看投资机会,体育的7种趋势里面有挺多投资策略,我就说一个策略,对我们来看,我们希望做到细分龙头,但是有些行业里面的坑你先发不一定有优势的,因为我们相对来说在体育做得比较早,所以我们对先发,并且产生网络型效应,并且有商业模式进行了布局,同时对他们老二老三不断观察,如果觉得老二老三有机会超过老大,可能我们也把老二也布局了,这是投资策略层面其中一点。

商业机会当然很多,比如说因为体育现在4千亿里面,3千亿里面是品牌,所以在品牌里面,我们看到有场景化的投资机会和一些智能化的投资机会,过往来说大家参与体育,大家穿耐克、阿迪,可能场景化做,跑步也做一些细分的品牌,这个对品牌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关注的机会。

九个细分领域包括社交,包括IP,包括场馆、培训、赛事、电竞等等。目前在场馆这个层面,线上场馆去运动,线下场馆运营我们也已经布局了。我们当时投UHA的时候,可能一线城市都是买一些国外品牌,找到国外品牌一些渠道我们找到了UHA,觉得它的导流的方法论还不错,UHA可能只是在跑步场景,比如说在健身场景大众也起来了,在大众场景可能卡路里我们也投了,可能在细分领域,因为体育太初级了,所以我们还在走,自己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迭代过程当中。

投资没有固定的逻辑

杨鸥:刚才张总讲到让我们介绍一下投资逻辑这些观念,其实相对谦虚讲,我认为我们投资逻辑或者这个想法随着产业变化在逐渐变化,现在还没有到真的已经固定,或者非常成熟的一个模式,但是我们确实有我们的侧重,而且有我们重点的想法。

我们重点布局还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端,同时也关注或者选择性布局周边的配套的。比如说像赛事培训,我们还是很关注的,周边的这些,我们也会择优选择一些项目。像一期基金完成万国基建的投资,和同资本以前包括体育之窗,包括一些其他的赛事运营,体育健康管理项目都有,有一些已经完成部分的退出。但总体体育产业的项目还是偏早期,很多也不是我们投资机构能决定怎么办的,可能也要看国家的体制,体育的产业政策,我们再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刘凡:我们是2014年成立的,虽然是新的一支基金,但是在体育基金里面算是时间比较久的,很庆幸选择体育方向,在2014年年底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体育发展,2015年资本和人才井喷,2016年有一点点小小的过山车,大家回过头也会比较冷静地看,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大于汽车产业的占整个GDP第二大产业,但是在中国是一个小基础,大事上小基础在资金蜂拥情况下怎么投,我们在业内也会经常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在这个方向,我们总体感觉,首先体育一定有红利期的,其实在这个产业的角度很像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中,并且之前很多资源和体育事业都还是属于在体制内,我们其实看看这一块有没有一些机会。

另外,看体育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它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资源到底是什么,我们去关注,去布局。比如说我们今年主要的工作方向是跟清华大学校资平台启迪集团合资成立一个公司,主要投资方向会分三块,一块是在场馆的建设,因为现在国家一直说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马拉松在这两年发展下变成一个全民的话题,它没有场馆的限制。其他的跟场馆相关的运动,为何发展不起来,我连场馆都没有,和谈来上这个运动,比如说习大大一直说我们三亿人上冰雪,3亿人,但是冰雪没有,所以场馆建设和运营是我们关注的。

第二,好的内容,毕竟我们现在需要大家来参与大众健身需要有好的服务好的产品来支撑,比如说一些好的培训机构,这些也是我们会去关注的。

另外,培养出来大众对于体育赛事的爱好,像刚才曜为的祝总说,有乔丹的巨星让篮球领域在自己业务生活中占据比较大的部位,这个是IP和明星的力量,我们希望探讨一些国内比较有发展的一些IP和一些赛事来进行布局,这个是我们今年主要看的一些方向。

矩阵式投资

谢立治:其实动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机构,从投资到现在已经两年的时间,投得比较快,专注于体育,投了将近30家公司。我们对于体育整个产业来说是一个矩阵式来看,横向有篮球、足球、跑步、健身。横向来看有新媒体,场馆、赛事、培训、电商等等,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应该说我们觉得整个产业是非常大。动域从两年里面,我们看了至少有1千家公司以上投了其中将近30家,整个企业在整个婴儿期,还没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出来,还会有非常大的变化的产业。回到最根本来说,我们投资策略主要是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我们认为先是人口红利,在这么大体育人群,包括整个消费者和老百姓生活方式转变下,第一我们会关注一个比较大的人口基数的这样一些项目和它的类别,它的受众足够广,或者它的受众或者市场规模在快速增加,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第二个前提,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间,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还是技术,现在有效供给还是处在一个严重不足的状态,有效改善严重不足,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个大类方向。

第三个这两年直播非常火一样,随着我们视频技术,包括带宽成本快速下降带来直播的火爆,我们相信有一些底层技术的发展,将来会对体育在中国新的发展趋势也有很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总结来说,这是我们看的第三类的方向,这是动域投资最大的三个原则。

体育与高端制造业结合

祝刚:大家好,我是曜为资本的祝刚,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曜为,包括2014年,包括2015年大家各个基金成立,并且专注于体育的方向。对曜为来说,是一个更新的平台,曜为资本是2016年年初成立一个专注于体育产业的一个基金,我说专注,其实我们把体育大的行业定位于更广的一个行业,与体育相关的大消费、大娱乐的一个行业,我们把它在体育行业和影视、娱乐行业定位成同样一个大的行业的类型。

结合这个基础,我们对整个体育这个产业是非常看好的。无论是从2014年国家政策46号文的推动,还是大家看到2015和2016年,大家各路资本,包括上市公司,包括大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各个基金也好,从VC到PE也好,都在体育行业大幅去布局。尽管我们认为2016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投资步骤和步伐有所减弱,但从大的行业逻辑和趋势来看,我们是非常看好体育行业的未来。因为从本身体育行业占GDP的比重,还是说中国人到了收入的水平,大家对于娱乐和精神层次上的需求都决定体育行业在未来5到10年内一定是一个大的发展的阶段。

但反过来说,中国的体育产业确实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国体育产业长期以来还是非常保守,或者是非常改革滞后的行业。第二块体育行业我们认为,在中国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包括现在来看基本上大部分的体育创业公司集中在两端,一个跟互联网结合公司更多,第二块与赛事IP产业链相延伸的行业,这个需要慢慢的改革和培育才能逐渐完善和发展的。所以从曜为投资思路来看,也是结合这几个特点确定我们一个投资策略。从我们投资策略来看,大体方向分为两个大类,针对整个从赛事IP角度出发,从赛事IP到媒体版权的运营,到下面体育经济和营销,包括像俱乐部,包括像体育数据,这是一个大类的数据,这是我们看好的。

第二,从本身体育产业品类来看,从传统的足球、篮球,向更多跟年轻人生活方式相结合,电竞、冰雪相结合,这是我们主要两个打法。另外细分策略来看,我们更关注所谓领先投部IP概念,符合中国产业和年轻化的趋向是我们看中的一个点。

结合体育产业现在和利润和现金流更多能看到直接相关性的企业做一个相关的布局,所以结合这个逻辑和基础,曜为在去年虽然成立时间比较新,我们按照这个逻辑,也投资了大概几个体育的IP,结合整个全球包括对于中国对整个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因素,加上国际赛事品牌这么一个结合做的一个投资。

另外一块,比如说最近刚刚宣布投资的游人体育,主要专注于体育营销,我们能看到明显有利润和现金流,有上市可能的一个机会,这两大类是作为我们最重点的一个方向。

其次,体育更为广阔的一个领域,包括像体育旅游,包括像体育医疗,包括像体育和其他高端制造行业的结合,这也是我们未来来看逐渐逐渐回去重点和逐渐等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布局的一个投资思路。

叶其伟:我们基石资本用15年历史的,主要做PE为主的一个基金,我们到这个论坛来不太合适,现在没有投过一个体育项目,虽然2013年到现在看了100个体育公司,一个也没有出手,因为我们主要做PE为主,看到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我们可能心里更靠谱一点。所以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能够符合我们投资标准的企业。当然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有早期的基金,我们也尝试往前投,尤其是今年,我们最近也看了几个体育项目,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我们会在体育这个行业里边会出手,不像几位嘉宾讲的,他们都有投资逻辑,我们现在又没有出过手,所以也谈不上什么逻辑。

消费升级下的体育新机会

张琼:我们也介绍一下亚商资本,亚商资本也是中国第一代做股权投资的,我们第一个基金在2000年的时候就成立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也是时间比较长了。其实从亚商投资策略来讲,我们一直抓住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的消费升级,就从最初90年代,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投的这些项目来看,我觉得中国消费应该说是经历了三个周期的升级。第一个周期应该就是90年代,那个时候消费等于是从无到有,大家更多的追求是规模化和安全性。

以前大家去买东西,大家没有一个品牌的概念,但是在90年代的时候,特别是针对于一些大众消费的产品出来一些品牌,后来大家都知道买水可能就买哇哈哈的水,我喝饮料,我可能就喝可口可乐的饮料了。我喝牛奶,那个时候就有了蒙牛、伊利、光明这些品牌,这是中国第一代消费的发展。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做了这类公司的投资和布局。到了2000年之后,中国整个消费的发展已经过了从无到有,物质是非常丰富的时候,那个时候整个消费升级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怎么去抓住消费者,通过不同的渠道,那个时候互联网开始起来了,然后商超开始起来了,超市开始起来了,然后是品牌通过自营店的形式开始起来了,那个时候消费升级可能在品牌竞争激烈之下,大家对各种新的渠道,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服务模式一种投资。

其实从2010年之后,整个中国消费升级又升级,精神层面的消费得到大家的关心,包括之前的娱乐行业,文化产业到现在整个体育。其实亚商做投资,我们一直是看整个中国消费升级一个一个迭代的趋势去做一些布局。所以在体育领域里面,我们也算是一个新兵,我们老兵的新兵,我们也和一个上市公司最近刚刚一起发起成立了一个体育基金,是专注于在整个体育领域,包括健康和跟健康相关的消费领域里边的投资。

刚才非常好,我们每个嘉宾都说了自己对体育行业的一些看法,大家可以看到这里边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从整个体育产业来讲,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简单把它做一个划分,它可能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大块更加趋向于竞技体育的,比如说像足球、篮球、冰球,它有一种竞技的成分在,更多是观赏性的,当然大众也可以参与,它更多的价值在于IP、俱乐部、赛事的运营这些层面。

另外一个体育可以跟老百姓更加相关的,所以我们讲的是大众运动方面的市场。当然这个市场非常大了。刚才我们几位嘉宾也谈到了,比如说健身房、路跑,路跑非常热,是最早起来的大众运动。由这些运动衍生出来的体育用品、装备、器械,然后再衍生出来各种服务,包括医疗保健、康复。

体育IP

我们要考虑一下今天在座听众,大家从一个兴奋点的角度,最近大家会听到很多关于体育IP的一些收购,俱乐部的一些收购,虽然我们是从门外来看,大家不太清楚里边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些动辄上亿美金上亿欧元的收购案子,大家都会比较有兴趣。无论是从产业资本也好,或者是从投资机构也好,花了这么多重金去投资收购这些俱乐部,体育的IP,从商业的角度,怎么样把它商业化呢,我相信我们所有投资最终还是要在商言商,这个过程怎么实现它。这个可能是大家从大众的角度大家会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体育IP我是这么理解,它跟娱乐相关性在于它都是利用了人们的碎片的时间来提高我们大家大众的精神愉悦的享受,但是它跟娱乐还是有一点差别,因为它有它的专业性,有它的竞技性,有它的不可复制性。比如说英超球队就是这些,欧冠球队就是这些,这些豪门球队就是这些,比如说美国的NBA,每年明星球队,因为受到一些制约,它不可能无限制去复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赛事,体育俱乐部,体育IP有它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价值所在。但是又反过来讲,要创造这么一个IP,建立这么一个IP时间非常长的。我们去了西班牙,去了巴塞,这些俱乐部都是上百年的,而且都是会员制的,它不像一个纯粹商业的一种形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要投资体育IP,为什么要投资这些大的俱乐部,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想这个话题先问一下嘉宾?

瞿浩:IP有三个大的框架,我们自己也到西班牙到美国去看,我觉得投资俱乐部这个层面的话,因为大家看到好多好多消息,我们接触的,我们实践思考的是说,大家出发点有很多很多,佳浩是做财务投资的。俱乐部的投资这个事,在我们自己通俗来看,就跟大家去买房这个行为模型,投资模型有点像的。

第一点,这个球队的分数好,这个球队成绩好不好,这个球队收入主要是赞助和转播大头,剩下衍生品和票务是小头,和你投资人本身去投资进去和退出这个事情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就跟大家去买房是一样的,你去买一个房,这个投资收益和大家去看你这个房子的租售比这两个事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这是给大家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有人问我,你买个球队要不要去买一些球员。你买一个房,你会不会需要去装修?如果你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把其他因素放到旁边,所以每个人偏好不一样,得到答案可能也不一样。有人说,我去球队的话,我们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到欧洲看球队,到美国球队其实是一样的,其实从财务投资来说,它的要素跟买房的答案是一样的。这个是我们去看投资俱乐部这个层面的一个模型,简单从财务投资看这个事。

赛事IP这个层面,从我们自己来说,创业者更多的犯了一个错误,它简单把它的娱乐化,因为现在很多娱乐,其他一些媒体人进来做体育赛事,我们觉得体育赛事本身有自己的道,本身有自己的规律在那边,你看NBA在中国20年,那么好的一个短视频推广手段,也跟了那么长时间,是不是要那么短时间出一个赛事,这个事情可能是创业者自己考虑的。

球员经济可能挑战是规模化,当然有其他的手段去切,所以细分领域都有机会,对于谁怎么做这个事,对于你后面赚不赚差别非常大。

祝刚:体育IP它的特点跟娱乐IP确实不一样,作为一个娱乐IP,我们认为它的爆发力更强,但是相对持续时间比较短,而体育IP,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无论从俱乐部也好、从赛事也好,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IP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的持续性和它的稳定性,这个和娱乐和一般IP最大的不一样。

从投资逻辑来看,确实也是不同的,要针对短期现金流和利润项目,可能娱乐或者影视是你更容易做的一个选择,但是体育IP我们认为,一旦我们IP本身建立一个品牌,建立一个溢出效应,对消费者粘性一旦建立,这个就是持续永恒的印钞机。但是体育IP打造,确实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们曜为这个角度看体育IP,我们不会轻易认可现在经常市面上自己要创造一个IP这样一个概念,因为这个IP说实话非常难的,确实需要一定基础。从我们本身逻辑来看需要一定的背景和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我们所刚才认定,成为一个持续的,或者一个中国,全球领先的IP基础。

一个好的项目本身运营有一个好的基础,中国本身的产业结合和赛事IP结合有非常强的结合点,无论从车厂角度还是从年轻人对产业认可的角度,都具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所以这个是我们认为这类型的IP未来能够成功,能够持续就像F1一样成功的基石,这类型的赛事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先,至少一定程度上做到全球领先的基础。

曜为也延续这个思路,去年也看了搏击行业,武术是中国人传统的情节,这一块具备中国成为好的IP基础,结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自由搏击领域看了很多投资的选择,所以我们延续这个基础,也是投资一家全球领先的自由搏击品牌,同时也有一个好的参照物像UFC,比较好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逻辑是我们主要看IP的基础。

另外一块,对于整个IP它的参与主体,包括俱乐部,包括运动员这一块,我们认为从资产角度,升值角度,比如说前几年发生洛杉矶快船,包括中国这么大包括像苏宁,包括像其他去国外顶级俱乐部收购的行为,其实是延续同样一个逻辑,但是这个逻辑本身一定程度上是适合战略投资人,或者说是一些具有完全长期投资效应的,或者战略布局投资的逻辑,对于基金来看,当然要结合你的期限和投资人的回报要求来做不同的选择,不存在于谁对谁错的问题,还是长期和基金匹配的问题。

刘凡: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跟IP有关,大家聊到体育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体育有点像一个永远不落幕的连续剧,IP肯定只有头部最之前,它其实还是占据着每天24小时花多少小时看这个东西,这个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巨头出手的时候肯定都是从上往下来。

当然他们也有战略布局考量,短期来看,像房子租售比一定算不过来账,这个可以放在一个特定时期来做这样一些事情。但是如果对于像我们有一定产业背景的基础来做的话,我们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做法。比如说我们今年着重会在冰球的领域来看,为什么选冰球,首先冬奥会马上就要莅临,在整个冰雪产业里面,冰球算是体量非常大的产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北美四大联盟里边,冰球也是占据非常大的一个地位,整个一年产值相当于好莱坞的一个产值,它就有这么大的爆发力。

第二,中国特别是在中产阶级往上走,青少年冰球上来非常快,这个也是这个项目它本身具有独特魅力产生的,它是一个冰上速度,就像肉身在冰场上飞驰,就直接达到4、5十公里的速度,球的话能够上百公里,它天生有点像搏击一样,大家非常容易喜欢上的项目。

但是我们之前在考察的时候,第一个想法也是说,我们是不是要去看北美冰球联盟的这30多支球队,我们在球队里面挑一支进行一定的资本布局,但是真的有点算不过来账。反过头来讲,借助在整个冰球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一个IP,但是它可能不一定是一个赛事IP,哪怕是一个装备,非常知名的一个装备,在中国的话先来发展青少年的,包括赛事训练营的产品,把它做成有国际视野,同时非常接地气的赛事品牌,我相信在接下来两年,我们也会陆续给市场交一些作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期待两年之后我们来验证一下,看这一条方向到底走不走得通。

张琼:为什么体育IP它的价值可以这么大?说到底,因为它整个受众的市场和它占据我们这个时间,对我们时间的占据性和黏性。大家可能从最大的体育IP来讲,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的电视台,那么多媒体购买英超的转播权,因为在全球有那么多的受众看它的比赛,喜欢看的人半夜都要爬起来看,这个就是整个IP所谓的价值所在。

在中国创建这么一个IP,需要非常长的路要走,现在中超开始了,CBA慢慢开始了,这是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也非常认同几位嘉宾谈到的,在中国除了引进国外一些IP之外,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应该可以去创造和构建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体育IP,但是它可能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它不是光一个基金,两个基金,它可能需要整个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持续不断地投入最后才能产生。但是我们怎么去选择去投资这些IP,它可能需要有一个大众的基础,无论是从文化上面,刚才说到搏击,从整个历史和文化层面。另外从整个产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说从F1到电动车的拉力赛,它代表整个产业和未来环境的一个发展的趋势的需要,如果要去看体育IP的话,它可能更要从一个时间的长度,从一个文化的深度去认识和理解它,这个是嘉宾提到的观点。

另外一个观点,毕竟真正好的IP需要有一个群众基础的,还需要从老百姓,从大众本身从它的一种喜好,它的一种参与程度,它的容易接受的程度去看,怎么样培养一个体育的IP。

刚才我们也说到了,从整个体育产业的布局来看,除了大家讲到的这些IP、赛事、俱乐部、联赛、联盟之外,其实更大的市场,我相信是在大众运动,大众体育上面,因为这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度会更强,更大。从投资角度来讲,也是在这个领域里边,可能投资的机会会更多,能够产生一个优质的IP,它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大众可以参与的运动项目,无论是从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到大众的健身,到路跑,然后到各种体育的用品,我相信这个市场是更大的。这个领域里边,怎么样去选择一些投资方向,我想先请动域谢总,我知道动域在大众或者跟互联网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投了非常多的案例,我相信你会有很多独到的理解?

大众体育

谢立治:我们一直都贯穿大众体育这么一个项目,我们投的一个项目是昆仑绝,对于动域基因来说,我们更多相信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间,它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它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机会,从动域第一期的投资,大部分和互联网相关,因为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间,首先需要那些工具,比如说有跑步,跑步的时候你会有社交需求,因为一个人跑很枯燥,需要有一定的指导,跑团就出现了,怎么组织训练,包括去参加一些职业和半职业的赛事,娱乐性质为主的赛事。这是大众体育是生活习惯改变了以后,有大量的人参与到了这项运动中间来,所以第一步我们认为是一个圈人的投资布局。人都上来了以后,接下来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装备和场地第一个会起来的,当然谈到健身和跑步对场地的需求相对来说小一点,其实这跟中国的城镇化节奏,或者它的格局有关系。比如说万国基建这两年做得不错,包括做篮球,对人均面积要求不是太大,都起来非常快,民间培训也好,包括装备,占用到每个人的时间占比也好都在快速提升。

反过来足球红利还没有看到,因为人均场地的要求太高,对于场地运营方,赛事组织方,各方来说都是在争夺稀缺资源,这个投入非常大,建设周期非常长,成本回收非常慢,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会看到,每个大众体育参与门槛有多高,进入这个门槛以后,包括我们在二期的时候,这一波人的消费从装备就开始了,包括电竞也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他们都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够参与到其中,甚至可以利用一点碎片化的时间,在整个生活方式中间起到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原来大家会约逛街,现在大家会约打球,在这个领域里面投资机会我们一直在关注,不管是二期也好,还是投资也好,都持续在看,我相信大有可为。

杨鸥:当我们说到大众体育,或者联想到互联网相关,可能联想到一个词叫流量,其实对于流量这个词,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中性词,表征词,我最近在看《路易斯的4种爱》里面,爱不会变成上帝的时候,爱才不会变成魔鬼,这个本身只是一个表征,但是在我们做布局和投资的时候,怎么能让这种流量变成一种有效的流量,能够被我们大家利用起来,这个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像刚才提到IP一样,其实我们更多,现在都是阶段性的一个制播权,并不是完整的IP的概念。

那么IP的转化率,包括它的内容,包括运营管理才是价值的提升。对于大众体育这块,从行业来讲,肯定以后布局还是这种入门的门槛低,大众都能参与的,简单易参与肯定发展起来更快,这只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从有到更好的过程,那就涉及到了怎么让它真的有效去提升,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包括制度、体制、法律、知识产权各方面,可能都要结合到一起,才有一个价值的提升。

体育是精神、健康层面的消费

叶其伟: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消费升级这个逻辑去思考体育的投资,因为中国整个收入结构,这几年大家看到明显的变化,在消费这个领域,比如说我们看到前一段时间喜茶在上海开第一个店火爆的状况,也看到像我们投资一个做遮阳伞的企业,这两年也飞速增长。

现在85后、90后这些人群消费能力和消费思维模式跟60后和70后这波人不一样,所以整个体育这块,尤其从2012年开始,比如说像跑步这个群体飞速扩大,我们看到像跑步的软件也越来越火,可能体育变现还没有到火候,一个是现在人群消费方向,比如说跑步大部分消费是在装备上,买鞋子可能都要一两千块钱,可能在装备上消费,这些品牌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或者已经上市公司的。第二个他们消费可能在饮料,或者其他产品上,在互联网端消费上,相对来说这些软件变现能力相对比较弱。我们基石资本看那么多企业,我们总结下来还是要看接下来消费市场,就像电影现在是20到24岁这个年龄在看,我们看这波新的消费群体起来以后,整个体育领域里边会再出现什么样的消费变化,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关注的一个主题。我不会跟着体育大行业说,现在哪一个东西火,我们就冲上去,我觉得体育领域里边最重要是资源,资源都在政府手上,民营和外资很难涉足这些资源。2014年体育火的,政府放开了赛事的批文,但是消防、公安、卫生还是没有放开。

杨鸥:目前来说中国的这几年体育的话是从一个体育事业往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过程,为什么马拉松这么火,包括现在四线城市都会办一个马拉松,相当于消费人群热情在支撑这股体育之火熊熊燃烧,其实有效供给非常少,正常国际旅游旅行社毛利差不多到4%左右了,当时有一些产品的毛利率能达到50%左右,其实就因为他跟马拉松挂钩,跟体育特色旅游挂钩导致比较高的议价,为什么我们在关注的时候还更加关注在供给侧改革的这一块改革怎么来做,比如说最开始我跟大家分享的,我们想一想现在体育,特别是一些球类运动,还有一些跟场馆相关的运动,真正要发展起来,最缺的其实还是场馆,但是在中国之前30年快速城镇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没有考虑到体育上线,因为当时大家没有这么一个诉求,人类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消费需求,政府也没有这样一个规划,所以现在是没有地方。

对于现在启迪冰雪来说,第一,我在城市中心区域,大家这种半小时生活圈,先把综合型场馆先给做出来,这个是很重要的,我在供给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兴建智能化场馆我们动域也在布局这块,我们也有非常多的考量,背后也是清华大学有很多技术支持,这是我们会主要来做的。有了场馆以后,很欢迎在场馆有效场景下,好的内容能够支撑服务给大众更多好的产品。

体育生态圈还有很大的演进空间

张琼:我这里有两个数据向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现在中国每年体育方面的产量增加值占中国GDP是0.7%,像在欧美这些比较成熟的国家,像美国,每年体育有关的增加值占到GDP2.8%左右,像日本,包括欧洲,基本上都是占到2.5%,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在中国确实它还是一个婴儿期,和中国整个人口相比,特别是中国经济本身在向投资制造拉动向服务向消费转化的过程中间,体育本身它作为一种消费的升级的模式,这个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

另外一个数据,在中国的现在体育产量结构中间,70%多都是制造类,比如说体育用品,体育装备。在美国的话,跟体育相关的服务产业占比已经占到60%,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类似于像体育的IP,俱乐部呀,以及我们讲到培训呀,场馆的运营,各类的互联网有关的各种新的服务模式,它都是属于服务行业,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中国在这个板块的成长空间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当然各位嘉宾都提到,体育运动本身更像是一个生态圈,它需要有优质的IP,同时要围绕着这些优质IP,需要由外围很多很多不同的领域和板块去支持它。如果你要产生一个很优秀的球队,那你的整个球星的培养,可能从青少年就要开始,所以整个青训也好,整个经济也好,整个赛事也好,都要去支撑能够产生一个优质IP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另外我们去看NBA的比赛,看冰球的比赛,整个现场娱乐化的程度,商业化的程度,营销的程度,所以这些都是打造一个很好的体育赛事,一个很好的体育IP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围绕着体育,从培训,从赛事的运营,场馆的运营,到用品装备的提高,然后再到营销经济,然后再到医疗的保障,包括现在大家说体育,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体育科技,体育的大数据,每个行业都需要成熟的公司和服务商的成长,才能支撑起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在中国即使有很长的一段路也要走,同时也是给了我们所有投资人,我们所有的参与方一个新的机会。

现场提问

提问:刚刚听到几位嘉宾都在讨论市场趋势,我想提一个问题,既然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基于这个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为什么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在市场需求上面做一些研究呢?

瞿浩:我给你的建议,布局看得到,不一定现在要投,因为你的基金有周期,你预判好之后,你什么时候下手,这个是投资机构会犯的一个东西。另外一个探讨,比如说供给端有些东西不足,这个东西也需要看,不同场景也是不一样的。第三个就是风险,很多很多坑,刚才有谈体育现在是中后期没有,不投,这个逻辑是对的,没有人说现在体育不是一个Baby,所以在Baby的时候,未来有非常好的发展,但是同时会有很多的风险,这个点投资机构花时间来,因为中国不会去延续美国和欧洲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路径一定是不一样的,不会简单地去拷贝美国、欧洲或者亚洲其他地方的东西,这是我作为你投资机构可能同行给的建议。

提问:各位嘉宾你们好,我是上市公司,因为之前也是说大众体育现在发展很快,特别是路跑方面,跑步现在成为非常热的大众化的赛事,嘉宾对于球类运动,不管足球也好,网球也好,大众体育球类运动,这方面投资大家怎么看的?

谢立治:我给你一个数字,中国足球人口和篮球人口之间,其实差距是非常大的,所有人都在看足球,可能不是这样。你回到球类运动,首先大的群众基数不会错,我们在动域不会特别关注某一个球类有特别特别大的发展,各个球类运动之间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路要走,比如说网球,网球它可能一个路径,也许是在培训的机会,羽毛球因为它的门槛特别低,是一个更加娱乐化轻健身的运动,有可能在装备、场馆类似这些服务它可能起来比较快。足球和篮球都会有不一样的,篮球要求会有一波红利起来,最终体现在某一个点,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起来,可能在电商会起来,可能在用户服务上起来,包括你讲的路跑,各位跑者有多少人在平常有配合机构训练的,非常少。所以过了两年以后,你去看运动康复,所有人的膝盖都会出问题,它不是一个定向爆破,所以有非常非常新颖的东西出来。应该是有一个非常非常多的机会,但是有阶段性的一波一波出来的,是这样的情况。

杨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对于中国来说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一切都是动态变化,它取决于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什么好的产品出来,可能它就能够更多地分享到中国的人口红利。比如说我们在布局的时候,篮球、足球肯定是最好的产业方向,群众基础相对也好,赛事的IP也非常之前,但是其实可能给到一些没有相关产业基础背景的一些公司来说,机会就会要少一些,竞争要大很多。所以我们当时对于自己的一个考量的话,当时主要考量两个产业方向,第一个是冰球,第二就是棒球,最后是由于自身的一些产业背景基础和一些战略的布局的资源,手里有了一些牌最后选择冰球。是不是说,如果现在主力来推棒球,棒球有可能在这些人群品类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呢?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动态的过程。所以我是觉得,体育热点投资是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是做产业型的,战略参与型的,服务型的投资牵手体育产业,体育实业的运营公司好好做一些事情,可能也是对于体育产业投资中间所需要的一些能力和环境。


版权所有:和同资本 备案号:赣ICP备16009408号